【社会37度】海归求职记:“洋学历”怎么就成了鸡肋?

【社会37度】编者按:这里的文字没有浮华,没有空谈,没有“标题党”。信息轰炸的网络时代,我们只希望安静记录身边的故事,关注冷暖人生,带你触摸社会的体温。

【社会37度】

编者按:这里的文字没有浮华没有空谈没有“标题党”。信息轰炸的网络时代我们只希望安静记录身边的故事关注冷暖人生带你触摸社会的体温。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15日电 题:海归求职记:“洋学历”怎么就成了鸡肋?

作者:杨雨奇

近日一份关于留学生回国求职现状的调查报告走红网络。其中针对留学生回国求职回复率低于国内学生的调查结果引发网友热议。

曾带着理想出国的他们求学归来却面临种种困惑。有人惊讶海归简历也屡屡石沉大海有人无奈留学的投入与回报相去甚远也有人困惑现在的洋学历为何越发黯淡……

【社会37度】海归求职记:“洋学历”怎么就成了鸡肋?

大量求职者挤爆了求职大厅。韩章云 摄

落差感

留学归来实际收入远低预期

如今已是陈玥在成都某商业协会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但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他都不愿主动提及自己“留学生”的身份也不愿被别人这样介绍。

“奔波于两点一线挤着地铁上下班领着几千块的薪水我和同龄人没什么差别。”陈玥描述着自己的工作现状但这个现状却不是他当年的梦想。

过去陈玥坚信留学能让自己前途光明。于是2009年高中毕业的他舍弃了西南财经大学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奔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就读金融工程专业。

2013年陈玥本科毕业回到老家成都。然而这张留学毕业证却没能为他打开国内的求职局面。自6月回国后他用了半年时间考进某银行成为柜员。

可陈玥没想到实际收入水平和自己的预期远不成正比。月薪到手3500元这是他入职后拿到的第一笔工资。算算自己本科4年耗费的近50万学杂费他觉得对不起父母。

陈玥的收入落差感不是个例。据猎头公司猎聘网2019年1月发布的调查报告2018年有八成“海归”留学生的预期年薪在20万元人民币以上。但事实上半数以上受访“海归”年薪在10万元以下。

【社会37度】海归求职记:“洋学历”怎么就成了鸡肋?

留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拍照留念 受访者供图

“我的收入还比不上高中时考上国内三本大学的朋友。”不甘心的陈玥在国内工作三年后于2016年再度回到美国攻读MBA。

2017年底陈玥带着海归硕士学历回蓉但留学光环依旧没能让现实扭转。

经历了长达4个月的无业状态后陈玥最终进入到一家商业协会从事着与专业无关的工作依旧领着没有过万的月薪。

“没有企业会因为一张海外毕业证就出高薪。”国内一家知名市场营销公司人力资源部HR耿女士告诉记者根据单位多年来的求职信息总体上留学生的期望月薪的确略高于国内同学历水平的学生。

Lockin China联合全球高校中国就业联盟发布的《2019海外人才职业发展分析报告》数据也显示2019年海外人才期待薪资水平集中于6000-8000元人民币每月占比超过35%;期待月薪8000-12000元人民币的人群占比为28%。

“但企业不会为学历买单只会为能力更高者提供高薪。”耿女士说。

【社会37度】海归求职记:“洋学历”怎么就成了鸡肋?

图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 受访者供图

竞争大

海归人数激增留学不再是“杀手锏”

2018年5月拿到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的方雨就职于广州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去年还是一名新人的她如今已在办公室里和同事们议论着今年刚送达的求职简历。

“和我们去年的情况一样多数都是留学生。”回想起自己去年的求职过程她为今年的海归求职者捏了一把汗。

据普林斯顿大学前不久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海归”回国求职时收到回复的几率甚至还不如国内普通大学的毕业生。

“留学生求职其实没什么光环。”方雨回忆起自己当初找工作的遭遇:“简历投出去40多份只有7家单位发来面试通知最后也只收到两个offer”。

实际上方雨就读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位列全美前50名。但在招聘面试中甚至有不少出自常青藤名校。

“当初面试时应聘者有100多人绝大多数都是留学生但能留下来的不到5个。”方雨说本以为海归硕士文凭能稍具竞争力但没曾想竞争对手很多也是留学生。

这一现象同样发生在另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中。据该公司人力资源部梁熙(化名)介绍过去4年公司海外留学生求职人数增加了30倍。但吸纳留学生人数的总量却低于国内学生。

此外与国内同等学历的应届生相比海外文凭也不再有过去的含金量。方雨解释:“我面试的几家单位很多都更愿招收广州本地重点大学的学生。相比之下国内学子因为积累了更多本土实习经验在资源和熟悉程度上都比留学生更胜一筹”。

对此梁熙也提出:海外留学生的外语水平通常较高适应性较强。但在实习经验方面国内学生机会较多。因此在用人上并不会更偏向海外留学生。

【社会37度】海归求职记:“洋学历”怎么就成了鸡肋?

图为许博毕业照 受访者供图

求职难

校招信息跟不上 国外所学“水土不服”

凌晨1点许博从成都某建筑工地走出。脱下工作服他打开电脑记录下一天的工作里自己学到的新技能。

今年是许博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的第一年本以为海归找工作能顺风顺水但很快“没有实习经验、所学用不上”等问题就成了他求职的拦路虎。

“即便入职了业务也不太熟练和我一起入职的同事他们都很快上手好像只有我还在学。”许博感叹:“明明自己是国外留学回来的研究生工作效率却赶不上国内毕业生。”

这不是许博当初留学预料到的结果:“国外学的理论回国后用不上。国内学生积累的实习经验我又很欠缺。”

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许博于2015年9月进入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攻读土木工程硕士专业。三年后他来到成都找工作。

然而国内外所学的区别很快作用于他的求职经历。他还记得自己求职时陷入的窘境:“面试官问的都是工程上的业务问题很多名词我没有接触过。但我在国外学的知识对方却没有问。”

这不是许博一个人面临的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记者不少“海归”回国后所学多多少少会遭遇“水土不服”。这是因为国内外培养方向存在差异导致留学生在国外所学回国后很难落地。

【社会37度】海归求职记:“洋学历”怎么就成了鸡肋?

资料图 中国留学生参加毕业典礼 图文无关 中新社发 赵隽 摄

但更让许博感到苦闷的是与国内学生相比自己就业资源的稀缺:“国内研究生大多有导师推荐工作退一步还有丰富的校招单位可供选择。”而作为一名留学生他却没办法获得足够的国内求职机会。

他回忆起曾经最遗憾的一段求职经历。一所成都设计院是许博一直的奋斗目标。去年3月行将毕业时他将简历投递给对方。但得到的回复是:校招已于前年9月结束。

“这是大部分留学生面临的问题。国内金九银十校招季时留学生还不确定毕业时间所以难把握校招机会。”

《2019海外人才职业发展分析报告》也表明海外人才回国求职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远离中国就业市场不了解求职流程、最佳求职时间以及缺少职位信息等因而回国后很容易错失心仪职位。

对此HR耿女士提出留学生之所以面临这样的局面一是海内外就业渠道存在壁垒二是学生自己没做好求职计划。她建议留学生回国就业应多了解国内环境熟悉国内招聘流程切勿随大流。(完)

资讯

东决赛程安排:首战本周四开打 最晚5月28日结束

2019-5-14 20:54:05

资讯

全球体育上座排行榜:橄榄球第一!NBA未进前十?

2019-5-14 21:03:4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