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的故事犹如道不尽的涛涛大河绵延数千年仍为世人津津乐道其中最受世人崇敬的历史人物之一便是诸葛亮。诸葛亮前半生闲云野鹤、淡然自得受主君三顾茅庐之大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的卓越功勋在成都武侯区为其修建了武侯祠。
武侯祠正门匾额为“汉昭烈庙”刘备于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后下葬于此也就是我们口中的惠陵按照汉制有陵必有庙汉昭烈庙的前身先主庙随之诞生。南北朝时期后人在惠陵旁修建了武侯祠彼时武侯祠已经成为文人墨客争相拜谒的旅游圣地杜甫曾留下“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千古佳句。明朝时期蜀献王朱椿认为“君臣宜一体”就把武侯祠与先主庙合并为一通称“汉昭烈庙”。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由于诸葛亮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又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成都武侯祠是全国唯一一处君臣合祠的祠庙大众对诸葛亮的崇敬程度可见一斑。
园内矗立着六通石碑其中最负盛名的一通在东侧碑廊内——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此碑为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刻字文章。书法、刻技堪称一流因此被后世称为三绝碑。
厅堂正方的匾额由当代文学家郭沫若题写笔力遒劲行云流水恰如诸葛亮的一生清风坦荡、不卑不亢、聪慧精明。
如今的武侯祠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三大板块络绎不绝的游客常常将这里挤得水泄不通园区内的石像、雕塑、匾额即使已走过千年的光阴却丝毫没有苍老的面容一代代年轻人为这里注入了无限的生机活力。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武侯祠中设有《三国志》作者陈寿为刘备所立的传书白色字迹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刘备跌宕起伏的一生也为后人了解汉昭烈帝提供了直观的史料。
除了《先主传》武侯祠中的《前出师表》石碑同样举世闻名。据说当年岳飞领军来到南阳武侯祠时拜读《出师表》的过程中备受感动不禁涕泪纵横次日飞云走笔写下《前出师表》。成都武侯祠的《前出师表》石碑是按照岳飞所书《前出师表》制成的拓碑由20快长63厘米、宽52厘米的方石组成。
祠内亭台楼阁、竹影深深各种高饱和度的颜色完美融合迷离的疏影之间依稀能听到清风打动枝叶的声音置身其中躁动不安的心渐渐平静。
悠长的院墙一直延伸至远方似乎没有永远的着陆点一般斑驳的光影径直地打在橙红色的墙体上随手一拍都是延禧攻略的高冷色调。
武侯祠园内绿树葱茏、静谧幽深偶能听见鸟儿的叽喳声光线从树叶的缝隙中穿梭而过清风拂过地面上只剩下斑斓的光影。
时间梦华明媚的五月天总让人想起甘甜的乡村生活园区内松桧梧竹、小桥流水、静谧安详空中耀眼的太阳丝毫不吝啬它的光芒稠密地照射在这座千年古祠之间身处其中的游人也不自觉地被这份安宁所打动惟愿时光能慢一点再慢一点。(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