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市场消息称港交所正初步向业界咨询有关“熔断机制”的意见主要为避免香港沦为“大鳄提款机”防患于未然。
对此时报君向港交所求证港交所回应称正与业界探讨各项完善市场微结构的措施不过目前都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
港交所回应港版“熔断机制”
据香港东方日报报道港交所正在研究熔断机制并初步向业界咨询熔断机制意见即在香港出现重大市场危机恒指下跌至低于某个水平时是否有需要采用相关机制暂停市场交易包括现货及期货交易以免香港市场沦为“大鳄提款机”。
据了解港交所这次向业界“摸底”并不是预期香港会出现市场危机最主要是防患于未然探讨香港是否有需要设立有关机制并不一定会推行。
对此时报君第一时间向港交所求证。港交所官方回应称港交所一直与业界紧密沟通探讨各项完善市场微结构的措施不过这些探讨目前都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港交所亦将与业界紧密合作致力于保障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从港交所回应来看态度暧昧既未否认也未承认。
早在2016年港交所就引入了两项市场结构改革措施:一个是市场波动调节机制(简称“市调机制”)一个是收市竞价交易时段市调机制旨在缓和自动化交易引致的极端价格波动比如“闪崩”“程序错误”等可能对市场操作带来威胁以及控制香港证券及衍生品市场之间相互关联所产生的的系统风险尤其有关基准指数产品的风险并提供短暂的冷静期容许交易于冷静期内在指定价格限制范围中进行。
而上述市调机制只适用于个别股票即恒指及国指成份股(现有81只)及相关指数期货合约(现有8只)于5分钟之内价格上涨或下跌10%便要进入5分钟的“冷静期”令交易限于指定价格范围内进行正常交易将于其后重启。
那么市调机制适用于哪些时段?根据港交所网站显示市调机制监测适用于持续交易时段但以下时间除外:
1、 早市与午市的首15分钟;
2、 午市的最后20分钟;
3、 衍生品市场的收市后期货交易时段。
不过自港交所2016年7月份推出市调机制以来证券及衍生品市场的至今还没有触发“冷静期”记录。
全球主要市场均设有不同形式市调机制
目前几乎全球所有主要市场均设有不同形式的市场波动调节机制以控制极端价格波动而现时亚太区主要市场中香港及澳大利亚等均没有“熔断机制”若其他主要市场在极端波动情况下“停市”只有香港继续“开市”很可能成为“大鳄攻击的对象”。
资料显示美国的“熔断机制”为三级制:当标普500指数较之前一个交易日收市下跌7%及13%证券市场便暂停15分钟当下挫20%时当日交易便停止。内地于2016年1月亦推出“熔断机制”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若涨跌幅超过5%及7%便暂停交易15分钟或全日停市但实施短短4个交易日就被取消。
时报君就此采访了香港几位投行人士他们认为该机制可能会损害散户或券商利益并不是每一只股票都合适熔断机制香港有很多小市值股票大股东都有可能进行股票质押还有一些流动性不够的股票比如经常出现暴跌现象如果触发熔断机制一些小投资者就没办法抛出所持有的股票券商也未能“斩仓”。
不同于A股交易制度A股有涨跌幅10%的限制ST类股票有涨跌幅5%的限制港股没有涨跌幅限制在港股中暴涨或暴跌30%以上的股票经常出现。
就在今天港股加嘉艺控股(1025.HK)跌幅一度高达80%股价从5.28港元直线暴跌截至收盘跌幅为75.29%报1.26港元。嘉艺控股今年2月28日上市上市第二天股价涨幅逾44%第三天涨幅为67.97%自上市截至5月14日股价累计暴涨420.41然而只需要1天就几乎回到了“起步价”。
但也有分析师认为若香港跟随美国做法当主要指数下跌20%当日停市这需要目前恒指一日下挫近6000点这种情况的发生微乎其微提前安排设置适合港股的“熔断机制”防患于未然对市场也是一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