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所有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当我们谈论科技创新的时候首先应该从教育谈起并且从教育开始做起。”
5月14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创新驱动发展”专题协商会。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在上午的小组讨论中提出上述建议。
严纯华谈到我国学科体系从上世纪50年代的大调整之后基本是锦上添花、小修小补。经过近70年发展学科、专业以及院系设置和50年代初期的院系调整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教育体系、教育理念以及培养方式、培养氛围与50年代跟随苏联模式没有根本性的差别。
其中突出的一点是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脱节严重。“越是优秀学校越是受到国家、社会关注的学校培养的人才要么是在为海外提供优质的基础人才资源要么所学知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能作为一个基本技能还需要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以形成新体系。”
严纯华认为要想真正形成创新体系和文化现在应该来思考并且着力加强教育本身要对学科、专业乃至教科书、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有所革新提升我国从基础教育到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完整教育链以人为本以创新点亮人的思想。
2017年12月严纯华从南开大学副校长调任兰州大学校长。到兰大工作后为西北地区的人才培养鼓与呼成了他经常谈起的内容。
“我没去西北工作的时候西北的海拔、降雨量对我来说只是个地理数据到了以后才发现经济上的差距限制了各方面的工作。”在小组讨论上严纯华提到中国西北和东北地区的人才外流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广受关注究其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
他强调教育是人才正向流动的动力。在西北和东北地区一些优秀大学依然能够吸引全国的优秀高中生和优秀人才假如教育不加强这些地区就会丢失最后一个人才合理流动的驱动力。唯有加强人才培养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承担起科技创新的主体才能真正实现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要是西部不能发展发育发达中国要强起来将依然存在诸多挑战。